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KU游BET9

上架时间:2024-11-05 18:11:02 浏览次数:209

              本文摘要: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延安市退耕还林20年系列报道之二8月22日,薄雾将披着绿色“外衣”的延安市安塞区城区笼罩记者赵晨摄8月14日,家住延安市南泥湾镇的侯秀珍举着两把锄头,讲述她带领群众种树、让荒山披绿装的故事记者赵晨摄8月14日,连绵起伏的青山与山脚下的万亩花海相映成趣记者赵晨摄8月14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青山环绕,美丽如画记者赵晨摄初秋的陕北天高气爽,风轻云淡。

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延安市退耕还林20年系列报道之二8月22日,薄雾将披着绿色“外衣”的延安市安塞区城区笼罩记者赵晨摄8月14日,家住延安市南泥湾镇的侯秀珍举着两把锄头,讲述她带领群众种树、让荒山披绿装的故事记者赵晨摄8月14日,连绵起伏的青山与山脚下的万亩花海相映成趣记者赵晨摄8月14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青山环绕,美丽如画记者赵晨摄初秋的陕北天高气爽,风轻云淡。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大地被一层浓郁的绿色覆盖,所到之处,无不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20年退耕还林,20年绿色崛起,20年城乡巨变,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变成了更美好的现实。

1999年以来,延安市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治理方针,率先在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20年来,延安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广泛宣讲、全面动员、汇聚力量、矢志不渝,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从“兄妹开荒”到“造林先锋”蔚蓝的天空,茂密的森林,碧绿的稻田……初秋的南泥湾美景如画。

这个富有诗意的小镇,浓缩着国家在时代发展中前进的脚步。南泥湾镇南泥湾村老党员侯秀珍和她的公公刘宝斋在这里书写了两代人的奋斗故事。

“你看这青山绿水有多美,空气有多新鲜,住在这里就像人间天堂一样。”8月16日上午,74岁的侯秀珍坐在自家院子的藤椅上对记者说,“我在南泥湾生活了整整60年,山上的树木有不少是我亲手栽植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1959年,年仅14岁的侯秀珍跟随父母从河南逃荒来到南泥湾,18岁时嫁给当地一位农民。这位农民的父亲,就是当年三五九旅九团九连连长刘宝斋。

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作为当年三五九旅九团九连连长,刘宝斋是第一批走进南泥湾垦荒的人。

在那场大生产运动中,除了八路军将士,人民群众中也涌现出吴满友、马杏儿等著名的劳动英雄。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王大化、李波依据当时陕甘宁边区开荒劳动模范马丕恩、马杏儿父女的事迹,编写创作了著名秧歌剧《兄妹开荒》,形象地反映了当年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老红军离开了南泥湾,刘宝斋坚持留了下来。政府要给他安排工作,他说:“我哪儿都不去,我要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受公公刘宝斋的影响,侯秀珍一辈子吃苦耐劳。1980年至1992年,侯秀珍连续13年担任南泥湾村的村干部,因工作出色,于1993年被转为南泥湾镇脱产干部。

1999年,延安市吹响了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的号角,在南泥湾镇政府工作的侯秀珍作为推动退耕还林的先锋,被镇上派到生产一线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当年,我们的父辈来到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荒种田,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愿望。

”在退耕还林初期,侯秀珍苦口婆心地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当年八路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要把我们的家园绿化好、建设好。”作为驻村干部,侯秀珍坚持和村民一起劳动。谁家的进度慢,她就帮谁家干;哪家的劳动力不够,她就顶上去。

挖坑、栽树、填土……农民出身的侯秀珍干起活来比谁都利索。侯秀珍所派驻的三台庄村,距南泥湾村二里路。

她每天天刚亮就从家里出发,到三台庄村和村民劳动一整天。“白天在山上栽树,晚上还要组织村民开会,安排第二天的任务,有很多次都是在夜里12点多才回家。”侯秀珍说,有一天夜里在回家的路上,她骑着自行车摔进了路边的排水沟,腿部受伤,但她第二天一大早,又一瘸一拐地来到三台庄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侯秀珍亲手栽下的树苗不计其数,如今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我记不清究竟栽了多少棵树,但我派驻过的村庄,每个山头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延安市安塞区雷坪塔村,村民张莲莲更是一位种树“上瘾”的女人。

为了父亲“植树造林就一定能过上好光景”的嘱托,张莲莲一家人37年植树20多万棵,为1750亩荒山披上绿装。从曾经的“兄妹开荒”到如今的“造林先锋”,延安成百上千的侯秀珍、张莲莲们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让曾经满目荒凉的黄土荒山变得绿意葱茏。“放羊汉”变成“护林员”8月13日,记者来到吴起县吴起街道郭畔村,茂密的丛林掩映着整个村庄,俨然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

村民杜修明家居住在半山腰,房前屋后栽满了苹果树、核桃树等,整齐的院落在绿树环抱中像个世外桃源。杜修明的儿女都在城里居住,5年前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庄园过日子。

他说:“孩子们都让我到城里居住,我不愿意。我要守着家园,看护好辛辛苦苦栽植的这片林子。”如果说延安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那么吴起就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1998年,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县整体封山禁牧,提前点燃了延安市“绿色革命”的火种。

长期以来,吴起县的农户几乎家家都养羊,除了种地外,养羊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祖祖辈辈靠种地、养羊生存的农民突然要退出耕地、封山禁牧,以后吃啥,日子咋过?很多农民接受不了,抵触情绪特别强烈。“我家养了50多只羊,全部靠放牧饲养。当时我是村干部,连自己都难以接受,如何做村民的工作!”放了几十年羊的杜修明说。

作为村干部,杜修明还是带头把自家的羊群圈养起来,每天让老伴割草来饲养。看到母亲每天割草很辛苦,杜修明的大儿子便背着父亲把家里的羊全部卖了。巡山守林制止放牧工作是得罪人的差事,没人愿意干。杜修明又义不容辞地扛起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他不仅要完成自己家的造林任务,还要抽出时间巡山,保护刚栽植的林木。“自己家的活都干不完,还整天在山上瞎转悠。”“你不就是一个村党支部副书记,你以为你的官有多大?”家人的抱怨,村民的不理解,使杜修明压力很大,他说:“那些年,我得罪了不少村民。

但无论如何,一定要保护好大家辛辛苦苦栽植的林木,绝不能人为毁坏一棵树苗。”为了尽快恢复植被,保护造林成果,延安先后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关于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的决定》《延安市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和管理措施。广大基层干部带头作为,尽职尽责,为生态环境建设做着艰辛的努力。

随着退耕还林的持续推进,见到效益的农民逐渐对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保护生态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起初每亩退耕地每年补贴200斤粮食,后来直接折合现金160元。比我们自己种地的收入多出好几倍。

”杜修明说,当第一次退耕还林的政策补贴开始兑现后,村民们终于踏实了。杜修明再也不用为禁牧巡山发愁了。全民都是“绿色使者”站在安塞区砖窑湾镇山王河村的老马山山顶举目四望,延绵不断的山梁仿佛盖上了一层巨大的绿毯,无边无际。

“方圆3000多亩的林地都是我一家栽植的。”张军明指着眼前的山头说,“2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想敢干。”张军明出生在山王河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1996年高中毕业后,张军明回到山王河村当民办教师,但每月120元的工资根本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娶妻生子后,家里的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

穷则思变。山王河村集体有3000多亩荒地,张军明决定承包下来发展家庭农场。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身边没有一个人赞成。

“祖祖辈辈的农民在山里刨食,哪个人发财了?好好的老师不当,就想当个农民?白白读了这么多年书!”张军明的父亲认为儿子放弃体面的工作承包荒山是不走“正道”。1999年春天,张军明背着家人,从民间借贷了1万元,毅然和村集体签订了承包老马山3000多亩荒地40年的合同。

老马山位于山王河村最偏远地带,没通水、没通电,有的地方连羊肠小道都没有。这些,张军明早有心理准备,他上山打了两孔土窑洞,背着铺盖卷住在了山上。他每天做一次饭,分三顿吃,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栽树上。

被他的决心和毅力感动,张军明的父母和媳妇全力支持,挖坑、栽树、浇水、填土,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人当年栽植山桃、山杏等经济林700多亩。

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后,张军明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卖掉了100多只羊,将剩余的2000多亩原准备放牧的承包地全部栽植刺槐、沙棘等生态林木,其中1000亩林地享受了退耕还林政策补贴。有了政策的支持,张军明植树造林的信心更足了。

他把3000多亩山地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栽满了林木。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山王河村共造林3万余亩,其中,张军明家造林就达3000多亩,占到全村的10%。

张军明也因此成为村民眼中最能干的人。2002年,张军明被村民推选为村民小组长,2005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4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延安市涌现出一大批像张军明一样的造林大户,为广大群众树立了典范。

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市28.6万户农户全部参与到退耕还林的大军中,成为生态建设的“绿色使者”。“山坡坡上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眼……”20年过去了,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已变成枝藤缠绕、密不分株的林地。

“每当来到老马山,看着自己亲手栽植的树木长得枝繁叶茂,心里就特别高兴。”张军明说,现在,村民都感受到退耕还林带来的好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

每到防火季节,群众都特别小心,人人成为绿色的守护者。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延安市退耕还林1077.5万亩,占全省退耕还林总面积的26.7%、全国的2.1%。“我深深感到,在这场‘绿色革命’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吴起县林业局原局长吴宗凯深有感触地说,“在延安精神的激励下,延安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使延安迎来了历史巨变。”现在,已经退休的吴宗凯有了一个爱好——拍鸟。原来,生态好了,延安的生物多样性也逐步恢复,仅鸟类就多达300多种。

通过吴宗凯的镜头,鸳鸯、黑鹳、蓝翡翠和白额燕尾等鸟儿“美丽的倩影”被越来越多的延安人欣赏到。“我想通过照片,让人们更加热爱自然,保护生态,让‘绿色使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吴宗凯说。

(记者艾永华)。


本文关键词:KU体育BET9入口,KU游BET9,酷游平台地址,BET9九卅登录入口官网

本文来源:KU体育BET9入口-www.gocini.com

首页 · 产品中心 · 关于我们 · KU体育BET9入口 · 在线预订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41-684745670
© Copyright © 2001-2024 www.gocini.com. KU体育BET9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